<i id="pd5bj"></i>

    <noframes id="pd5bj"><listing id="pd5bj"></listing>
    <noframes id="pd5bj">

      <address id="pd5bj"><form id="pd5bj"><th id="pd5bj"></th></form></address>

          優秀作品

          Projects

          江蘇省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

          獲獎情況:

          2020 年江蘇省城鄉建設系統優秀勘察設計一等獎

          2020 年江蘇省優秀工程設計一等獎


          主創人員:

          周 嵐 梅耀林 張 鑑 姚秀利 劉志超 索 超 鄭 俊 黃 偉 李苑常 孫中亞 張進帥 吳貝西 莘博文 蔣金亮 樊思嘉 梁印龍 牛元莎 韋 勝


          項目概況

          《江蘇省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是國內首個編制完成的省級國家文化公園專項規劃,開創性探索了國家文化公園空間規劃范式與實施路徑。


          規劃立足展現代表性文化價值、講好國家文化故事的原則,首次界定了國家文化公園的內涵,并從國家治理、水工科技等方面提煉大運河江蘇段的獨特文化價值。通過建構空間數據庫、空間評價模型,精準識別出國家代表性文化資源及其價值富集區,總結提出“園、帶、點”三種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的空間形態,并以此構建了大尺度線性國家文化公園的空間展示體系。以文化價值為引領,構建了功能導向的空間分區管控體系,按照保護、傳承、利用的要求,提出劃定管控保護、主題展示、文旅融合、傳統利用四類功能分區,并明確了相應建設保護要求。同時,規劃立足 5G 通信技術,搭建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數字云平臺架構,形成線上線下協同展示格局,充分展現大運河的整體風貌和文化價值,開拓更多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的公共服務場景,打造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超級 IP。


          規劃為《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的出臺貢獻了江蘇經驗,根據國家發改委部署,沿線其他省市均參照編制了本省市規劃,為國家層面編制完成《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提供了技術支持。在規劃指導下,全省 11 個設區市均編制了配套規劃,規劃確立的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大運河數字云平臺、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標志標識系統等一批重大項目在省大運河基金的支持下,已進入實施階段。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第 55 屆世界規劃大會、第十屆世界城市論壇等行業知名會議均專題交流了規劃的實踐探索,被認為是文化遺產保護與活態利用的全新課題方向。


          江蘇省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空間展示體系.jpg

          江蘇省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空間展示體系


          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數字云平臺界面.jpg

          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數字云平臺界面

          江蘇省規劃設計集團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2012-2022  蘇ICP備2021005193號     技術支持:光芒網絡